當教育部大力宣導反霸凌活動時,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校園霸凌對兒童所造成心理層面的影響。霸凌事件發生地點不一定是在校園內發生,然而放學後校外威脅才是最需要重視的問題。當強勢的同學會習慣性欺負弱小的同學,讓受害者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與恐懼不安,身為學校教育人員及家長們,必須正視孩子們放學後的霸凌事件,才是真正的開始。
根據強迫症發生的型態,大致可分為:
(1)強迫行為類型,如重複洗手、拔頭髮等行為。
(2)強迫性情緒,如發怒、佔有慾、嫉妒心、強迫性思考等。
(3)生理性強迫症,如吃食物就嘔吐、出門便想上廁所、聞到異味就狂咳與不喜歡的人說話就胸痛及暴食、厭食等行為。
我們身為家長的父母,除了每日關心孩子們進出學 校上學情形外,更需要從孩童放學後陪伴他一起學習成長,隨時關心孩子們有無異狀,與孩子討論今天學校學習情形,如此才能將孩子遠離「霸凌威脅」的環境中。
宏恩醫院龍安分院社工科左祖順主任